“是自己听爸妈的,还是爸妈听自己的?”这个问题是否似曾相识?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总免不了自己的想法和父母冲突的时候,我们也总有“万般有理,无可奈何”的时候。小的时候我们牺牲自己的想法,只为求不和父母起冲突,牺牲了但是你忍了。但是,在万般紧要的孩子身上,你不愿再退让了。你抚摸着自己身上的伤口,不愿让孩子再受到同样的伤害,你学习过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又读了不少教育心理学的书,觉得自己有信心比父母做得更好,可是父母却拿他们那老一套的东西压着你: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还会有错吗?”
明知自己的那一套更好,却没法实施,你很无奈;你据理力争,父母却又委屈又伤心,你又开始怀疑自己:“我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不听父母的,我是不孝么?”
在你眼里,父母的罪过之一,就是太宠孩子。
“宠”与“疼爱”只有一线之隔。但是,对爷爷奶奶来说,这个界限很难拿捏。五十七岁就当爷爷,周间全职照顾三岁孙女的林瑞干认为,年轻人总说老人家宠孙,例如,给孙女一颗糖吃,她吵着再要一颗,爷爷就多给了一颗。对爷爷来说,多那一颗糖是“疼”孙,爷爷的工作就是要含贻弄孙,教养问题,那是爸妈的责任。
作为爸妈,你担心的就是这个:爷爷奶奶不把教育孩子当成自己的责任,可是教育又岂止是在课堂里和父母的训诫里?爷爷奶奶也许在事实上做了坏的教育,而他们自己却不自知,也不认为自己宠孩子一点有什么过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