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之后,听到生病、退岗等不幸的消息,甚至与挚亲生离死别,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必修课,也是一种心理能力的考验。
不久前,78岁的张老送走了相伴50多年的妻子。原先每天去公园遛弯、打拳的他,天天把自己锁在屋里。老伙伴们放心不下,经常来探望。老张话也不多,总推说“不想提伤心事”。偶尔,他才轻声低语两句:“每天活着都是受罪,哪儿有资格出去玩呢?真想随她一起去了。”
随着年龄增长,不幸总会不期而至。短时间看,不去触及这些伤心事,好像能保护情绪。可长期看来,就无异于把悲伤“慢性化”。一旦遇到熟悉的事,就容易触景生情,引起自责、内疚等情绪,接着还可能诱发自我怀疑和否定。尤其对老人来说,回避坏消息,或把悲伤装在心里,就难以找到情感出口,更无法开始新的生活。
因此,遇到伤心事后,首先,老人不能封闭自己、孤立离群,最好能确保和子女、亲朋住在一起。同时,要适当和别人谈论这件事。把“不幸”说出来,等于是在不断提醒自己,这事已经发生、过去了,现在的“我”是安全的。
其次,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比如照常和老伙伴一起打太极拳,逐渐消除紧张和焦虑。最后,父母遇到难事,晚辈不要劝他忍着、别哭。痛哭也是一剂良药,只有把伤心充分地表达出来,才能腾出空间容纳快乐。儿女还可以邀请父母一起购物、照料孩子等,帮老人转移注意力。必要时,也可以鼓励他们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