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当你担心自己可能会有某种令人讨厌的品性时,你却倾向于在他人身上看到这种品性。
●心理学家:只要人格还没有成熟,人们就还会热衷于窥探别人的隐私。
从刚发生的“艳照门”事件中,可以看出每个人的个性、成熟度以及社会心理。
一般情况下,当事人面对突发事件会出现恐惧、愤怒、焦虑等情绪。根据心理大师弗洛伊德的理论,人们潜意识中会为克服所面临的焦虑而采用防御机制,每个人的方式不同,人在成长中的每个阶段所采用的方式也不同。比如儿童打碎人家窗玻璃的时候他用的防御机制首先是不承认事实或是说别人打碎的,这在心理学上叫“否认”或是“投射”。这是比较低级的防御机制。而一个成熟的成年人面对焦虑的防御机制应该是“认同”、“升华”等,是接受现实、客观看待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积极面对,采取措施。
还有一种应对焦虑的手段是逃避:有的人会希望突然出现某个更强壮、更聪明的人来照顾你,帮你解决面临的问题。也许有人会想到,要能重新做个孩子多好呀,那就不会有成年人的忧虑和责任了。在此事件中众明星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有没有拒不承认事实,甚至指责对方是诽谤的呢?有没有不检点自己的行为而企图以呼吁销毁有关图片档案转移大众视线的呢?又有多少人逃走了呢?甚至也有正好是逃到母亲家里去了。
其次,受到冲击的还有那些粉丝。偶像崇拜心理,用心理学理论可以解释为个体心理结构中自我理想部分的欠缺与补偿。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在他幼儿开始时就会按他的自我理想角色去实现他的人生,去完成他的社会角色。如果因种种原因而使一个人的“自我理想角色”受挫或无法实现,通常情况下,人会通过幻想、热衷于某种活动、艺术等形式,或认同、或仿效、或崇拜符合“自我理想角色”的名人而获得心理补偿。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说,年轻一代的偶像崇拜心理是正常的。因为他们处于风华正茂的青春期,这个时期是充满自我理想色彩的高峰时期。只是不必过分投入,否则既费感情,又占时间,划不来;不必过激,不要失去自我;不要一厢情愿地把明星当成完美的化身,那样总会有一天要经历肥皂泡戳破的幻灭感,必然要在精神上承受钻心的苦痛。这是狂热粉丝不可逃脱的宿命,也是他们的深重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