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杭州的一家大公司老板王先生是十分的苦恼:通过自己不懈努力,自己公司的原始资本在几年内如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现在已挤进该行业的前十名。家外的事业是成功了,但家里对孩子的教育却越来越失败。他百思不得其解。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杭州市疾控中心主任赵国秋教授破解内在原因,指出这种情况如处理不当,这样的家庭会越来越多,必须重塑家庭信任与尊重,才能教育好孩子。
据王先生介绍,因为自己事业上的成功,他对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将来接自己的班,赶超自己。孩子稍有不听话,就用高压政策,有时还动用拳头。但孩子不吃这一套,索性有时故意不上学在外面玩来对抗。这一招不灵,他就用怀柔策略,答应只要好好上学读书,要什么就给什么。但孩子常常以此来要挟自己。硬与软都试过了,还是不行,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不良的习性也越来越多。他想,在公司是呼风唤雨的大老板,这么多人都能有条不紊地管理好,为什么一到了自己的孩子面前却束手无策了呢?在百般无奈之下,他请教了市疾控中心心理专家赵国秋。
赵国秋主任告诉记者,在一般人的眼里,这确实是个很奇怪的现象,不仅发生在像王先生这样的大老板或单位的大领导家中,而且就是当了多年的优秀教师也会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他在工作中也常常碰到因此而来咨询的家长。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剧烈,这种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多。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赵主任认为,孩子有时表现出某种偏离常规的行为,只是渴望被关注,希望重新得到爱,或者表达对父母的一种愤怒与反抗。它是一种信号,应当引起注意了。
当家庭里有一个过于强势的父亲或母亲时,为了维护这种平衡,必定会出现一个或两个弱者。也就是说,强势的父母,在社会上如果是班主任或领导的角色,就很容易将这种人际交往的模式原封不动地搬到家中,只要自己发话,孩子必须服从。
再则,由于事业上很成功的父母,他们承担的压力与责任也很大,所以他们会投注很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