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暂把佛洛伊德的理论放一边,透过实证研究窥探潜意识思维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与日常生活。
1、人们在投票、买东西、寻找度假地点或者为许多生活琐事做决定时,通常不会耗费太多心思。
2、潜意识思维影响我们的思考方式和日常生活中的决策,而且理由充份。例如,当我们要闪避迎面而来的车子,自动化思考就很重要。
3、潜意识思维不仅只于帮助我们注意四周环境,潜藏其中、无法从意识中察觉的心态,也形塑我们对其他事物的各种态度。
4、佛洛伊德终其一生都在穷究潜意识思维的意义,而现代的研究则在人际关系上提出比较务实的观点。
当心理学家试着了解我们的心智如何运作时,他们常常得出一个可能会令人惊讶的结论:人们常常不假思索就做出决定,或更准确地说,在「有意识地」思考之前就做出决定。当我们决定投票给谁、买些什么、去哪里度假和其他许多事情时,我们都没有察觉到的潜意识思维往往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而最近的一些研究,揭露了潜意识思维如何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互动。
探讨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受潜意识影响程度的研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项研究是关于人们如何决定候选人是否适任。实验者让受试者在极短时间内检视一些非自己选区的美国州长及参议员候选人照片,接着要求他们做出评断。没想到,这样的模拟投票竟然和稍后开出来的正式结果十分接近。根据比眨眼更短的瞬间看到的候选人脸孔来做出能力评量,像这样的判断过程,竟然符合三个州之中两个州的选举结果。
100多年来,研究心智的科学家着迷于潜意识对思考与行为的影响。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大量研究强调,人的意识层面负责理性的思维与情绪,而潜意识层面是非理性的大本营。不过现代的认知心理学家则把佛洛伊德的观点重新定位于不再如此两极化的心理动态历程上,他们发现,藉由融合与重整这些「心智资源」,两种思维历程都可以帮助人们适应并存活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从石器时代智取乳齿象、中世纪的骑士长枪竞技,一路到在21世纪卖空苹果股票。
后佛洛伊德(Post-Freudian)的心理学学派把本我和自我放在一旁,并采取了比较务实的方式来定义我们的潜意识心智。诺贝尔奖得主卡恩曼(Daniel Kahneman)曾探讨过自动化思考和受控思考的现代区分方式。卡恩曼在他的畅销书《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提到,自动化思考十分快速、有效率且通常不在意识思维的范畴,因此无关深思熟虑,也缺乏计划性,只需要简单的刺激就能有所反应,例如看到此页的文字,就可以轻易联结它储存在脑中的字意。受控思考则完全相反,需要刻意且相对缓慢地在意识思维中进行推敲,想想你在填所得申报书时得花多少心力就知道了。
我们必须先知道潜意识思维对我们的影响,才不会被这些难以理解和控制的冲动所淹没。各种行为(例如交友、快速适应新工作或克服酗酒问题)的调控能力,除了受到基因、性格和社会支持网络的影响之外,也取决于我们是否能辨识并克制各种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自发冲动和情绪。我们如果想要自在地生活,就必须先认识自我的潜意识思维。
当我们遇到陌生人时,对他的第一印象甚至在对话开始前就已经产生了。我们可能会观察对方的种族、性别或年龄,一旦察觉到这些特征就会自动联结到已经内化的刻板印象,并让我们认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模式。这些对于某些社群的预期心态,例如怀有敌意、懒散、讨喜、机智等,其实很多时候都无法套用在我们眼前这位来自此族群的陌生人,而他通常也没做过什么来让你产生这些好或坏的印象。
研究潜意识如何影响个人对自己与他人的认知,通常着重在探讨刻板印象和偏见,但其实这方面的研究,范围更广。一般来说,人们很难厘清各种正面和负面情绪的来源,并且时常误解它们真正的起因,有一项经典的电话访谈研究,就显示出这种现象:访谈当天的天气会影响受访者对自己人生的整体评估。如果当天是好天气,受访者较会认为自己的一生过得不错。此外,若受访者察觉到这项效应,他们的反应也会立即不同。当受访者被要求注意当天的天气时,天气对他们造成的情绪影响便不复存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