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异常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仇学青 转贴自: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近两年,笔者接触了几个心理发育异常的孩子及其家长。这些孩子有的表现为智力发育迟缓,有的情绪反常、行为导常,有的存在社交障碍、人际交往困难等。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儿童自身发育。由于先天或遗传因素,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发现自己与其他小朋友的差异,便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和压抑感,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心。他们总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常以发脾气或攻击的方式发泄内心的不满,从而拉开了自己与伙伴的距离。第二,孕期及围产期。有一部分孩子由于母亲在怀孕期间,出现过感冒、发烧或其他反应(如被动吸烟、情绪不好、受过刺激等);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难产、大出血或胎儿宫内窒息等情况。这些都会损害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第三,家庭抚养方式。一般情况下,跟随祖父母长大的孩子,由于各方面得到过多保护,容易出现自私、蛮横、脆弱等心理疾患。第四,亲子关系。孩子很少有机会与父母亲玩,缺乏亲子交流,尤其缺乏母亲的关爱,造成亲子关系淡漠,精神上非常饥渴。缺乏父母在精神上的关爱,是导致孩子心理异常的重要因素。这里有几点建议供家长参考。第一,经常观察孩子的言行。当孩子出现语言发育迟缓、动作发展不协调、眼睛不能与人对视。性格内向、呼唤其名字无反应、动作刻板、兴趣狭窄、情绪反复无常等行为表现时,要引起重视。另外,有些孩子对电视的广告语、电话号码过目不忘,或者对儿童玩具不感兴趣,而对枯燥乏味的数字有浓厚兴趣时,家长可能会以为孩子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其实,这可能是有问题,有孤独症的儿童往往都会有这些表现。第二,为孩子创设一个交往的环境。只有将孩子放在集体中,才能通过比较,发现他与别人的不同。因此,要经常带孩子到户外和其他孩子玩耍,让孩子在活动中自由地表现,这样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同时有利于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第三,尽早接受诊断。如果发现孩子心理异常,不要沮丧,更不能谴责他,而应尽快带孩子去儿童卫生中心或相关部门进行诊断检查,配合治疗。第四,多陪孩子玩耍,积极配合游戏治疗。家长经常陪孩子玩耍,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在心理上获得爱的满足。游戏治疗是以游戏为媒介的儿童心理治疗的方法,在儿童的现实世界之外,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儿童通过游戏将内心压抑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玩”出来,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或缓解。家长对游戏治疗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长是游戏治疗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就会促进治疗的进程;相反,就会使治疗半途而废,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只要我们意识到了存在的问题,并采用适当措施,就会使孩子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但如果我们意识不到或不愿意面对孩子的问题,或者方法不当,那就可能使他们的情况更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