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正文

节日心理病 敢回家过年都恐惧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6日

过节本来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但有的人却因为过节而烦恼、苦闷。这不,一位朱姓女士就因为过节聚会而突生“自卑”情绪,原来,通过聚会,她觉得自己过得不如别人。心理专家提醒市民:科学认识“节日心理病”,全面预防“节后心理病”。

路途太折腾五年没回家

高静的老家在新疆,厦门大学本科毕业以后,她就留在了厦门工作,目前还是未婚。“毕业五年了,春节都在厦门过的,主要是春运太折腾了,春节前后,机票都没有很大的折扣,坐火车,加上转车得花上四五天时间,车上人又多,火车票也不好买。”

因为还有两个弟弟在新疆,所以高静并不是很担心父母过节的时候会很孤独,但没能陪父母一起吃年夜饭,在她心中是个缺憾,“看春节晚会的时候,就会特别想家,每年年三十晚上往家里打电话,都会掉眼泪”。

高静说,她已经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加把劲工作,存钱买房,到时候也可以让父母兄弟来厦门过年。

事业没起色“无颜见父老”

黄兴的老家在江西一个小城市,在北京读大学,研究生毕业以后,考上了厦门的公务员。去年,小黄没有回家过年,今年,他正在为是否要回家过年而“纠结”。

小黄说,因为他从小学习成绩就不错,是父母亲戚眼中的 “好孩子”,大家都认为他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也肯定会很优秀,“前两年回家的时候,有的亲戚一见面就问我什么时候升官,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去年,自尊心很强的小黄就因为这个原因没有回家过年,今年,他又开始为这个发愁了,“父母肯定很想念我,我也很想回家,但回到家走亲访友又是少不了的,真不知道是回还是不回”。

婆婆催生子媳妇“头很大”

江敏和丈夫结婚已经有4年了。结婚后不久,因为公司需要,丈夫就被调到上海去了,小两口从此就过上了两地分居的生活。虽然每半个月两人就能见上一次面,但江敏对生孩子这件事却是一点“兴趣”也没有。

“老公又不在身边,真要是怀孕了,不是要我一个人生孩子、带孩子吗?”江敏说,虽然丈夫、婆婆天天催着她生孩子,但她就是十分不乐意。“婆婆有说要来照顾我,但我和她生活习惯、思想观念都天差地别的,肯定相处不来。”

刚结婚那两年,江敏还有和丈夫一起回到位于泉州农村的老家过春节,但这两年,江敏都坚持在厦门过年。“回家过年是很温馨,但婆婆是农村人,传统观念很强,一回家就和我们提生孩子的事,老公又是个孝子,因为不想让婆婆生气,他就会说我,每次我们都因为这个事情闹得不愉快,年也没过好。”

前两天,老公又和江敏提起回老家过年的事,江敏为此和老公吵了一架。(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超半数受访者两年以上没回老家过年

为了进一步了解“恐归”情况,展开了一次调查,共有近240人接受了这次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女性占45.96%,男性占54.04%,其中,已婚的占31.49%,未婚的占68.51%。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占9.79%,4000元—5000元之间的,占13.62%,3000元—4000元之间的,占17.87%,2000元—3000元之间的最多,占38.30%,2000元以下的,占20.42%。20岁以下的占24.26%,20岁到30岁之间的占33.19%,30岁到40岁之间的占19.15%,40岁以上的占23.41%。

八成人心中有“恐归因子”

根据一些社会学家的分析归纳,具备如下担忧的人,都可以算得上是“恐归族”,这些担忧包括:想起春节买票这件事心里就发憷;害怕回到家后,爸妈、亲戚们问及待遇及现状;未婚的担心被“逼婚”;已婚的担心被催生子;怕见亲人老去,怕忆旧,怕听到熟人去世的消息。

而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表述完全都没有这些担忧的,只占20.86%,这也就意味着,八成左右的接受调查者,都有“恐归因子”,都是潜在的“恐归族”。

而担心被“逼婚”和担心被问及待遇及现状的人相对较多,各占26.26%和22.85%。

虽然有八成左右接受调查者有“恐归因子”,但让人还稍感欣慰的是,有45.96%的人表示每年都回家。

同时,有16.60%的人表示有两年没回家了,9.79%的人有三年没回家了,而三年以上没回老家过年的人,则达到了27.66%。

怕春运和逼婚成“恐归”主因

调查结果显示,在没有回家过年的被调查者中,不回家的原因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工作需要,要值班;车票难买,春运太挤,路途太折腾;收入太低,回家没钱孝敬父母,没钱包压岁钱;觉得过年回家走亲戚吃饭太累;没结婚的怕被催婚;结婚的怕被催生子等。

其中,有27.82%的人是因为到了适婚年龄怕被父母催婚而没有回家,有26.21%的人,是因为车票难买,路途太折腾没有回家

节日心理病 敢回家过年都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