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正文

如何建立自信心?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2日

【活动背景】随着高考的临近,很多高三学生的人际交往与人际沟通越来越少,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越来越不自信,在分数面前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到自卑从而产生紧张情绪:学习时精力不集中,考试时心慌,脑海中一片空白,有时连会做的题也不知道怎样动笔了,有的学生已经出现了考试焦虑情绪和恐惧症状。自信,是化解此种状况的最佳良药。心理学认为,自信的基础是个人维持主观幸福感的能力。主观幸福感(subject-well-being)泛指一个人愉悦的情绪反应、满足及整体的生活幸福感。通过这次辅导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同学的鼓励与赞美中多体验愉悦情绪,从成功者身上吸取精神的养料,帮助学生祛除自卑,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达到战胜考试焦虑和恐惧的目的。

【活动目标】

1.通过心理测试,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观。

2.通过心理试验,培养学生欣赏他人、悦纳自我的意识。

3.阅读励志故事,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外貌,建立自信心。

4.通过心理游戏,培养学生相互鼓励与相互赞美的意识,增强个人的主观幸福感。

5.在相互鼓励与相互赞美中,增进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学会相互欣赏,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同学感情。

2.增强个人的主观幸福感,树立自信心。

【活动准备】彩纸,彩笔,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测验导入,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观

师:同学们,今天的心理课我们首先进行一项非常严格的心理测试,请同学们一定要按照指导语给自己打分。

出示《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让学生根据指导语进行测试(注意哪些是反向计分题),得出自己的分数并记下来,教师先不做解释。

设计意图:《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RosenbergSelf-EsteemScale)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伯格(M。Rosenberg)制定,它是目前最常用的测量个人自信心的量表。教师首先出示量表有两个目的:第一是用权威可靠、科学实用的工具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观;第二是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一次测量,在课结束前再对学生进行一次测量,比较两次测量的分数,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二、热身心理小实验,培养学生欣赏他人、悦纳自我的意识

师:测试做完了,我们先不分析测验分数,一会儿老师给你们解答。现在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心理小实验——压手

1.分组,请全班学生1、2报数,并据此分成A、B两组。两组学生面对面坐好。

2.请每位学生写下自己的十个优点。

3.请每位学生闭上双眼,在心中默想自己的优点各三遍。

4.请A组学生向前方平伸双手,掌心向上,请B组的学生来压一压,然后A、B组学生互换。

5.请每位学生写下自己的十个缺点。

6.请每位学生闭上双眼,在心中默想自己的缺点各三遍。

7.重复上述第四步的活动。

8.全班学生分享两次“压手”的不同感受。

9.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会发现,当心里想着自己的优点时,自信将渐渐增长,无形之中,双手会变得坚定而有力,对方很难将你的双手往下压;而反之,当心中想的都是自己的缺点时,自信悄悄地离去了,无形之中,双手变得软弱无力,对方很轻易地就可以将你“压倒”。

教师总结:在逆境、困境中或烦恼的时候要多想到自己的优点,做到悦纳自我,让自己充满力量,凭借自信心带来的力量去克服诸多不必要的烦恼和重重困难。在别人遭遇困境或遇到烦恼,要会欣赏别人的优点,激励他人走出困境。

如何建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