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正文

当对话理论坐上了完形治疗的空椅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8日

当对话理论坐上了完形治疗的空椅

完形治疗空椅对话的内在历程重构一.前言本文旨在探讨完形空椅法中两极的对话过程。

在对话的过程中,个案的内在历程中产生什么变化,并对个案产生什么影响。

我会提出完形理论对这个内在历程的观点,再提出对话理论的观点与之对话。

基本上本文即是以对话理论的精神来重构完形对话(可能会有一点点解构主义的味道),试图在完形理论与对话理论两者的相互激荡下,能让完形的空椅对话有所新意,也期待有助于谘商员实务的工作中对于个案内在历程的接近。

由于本文即是以对话理论的精神来进行,因此一开始先谈谈对话理论的基本含意。二.对话理论的基本含意对话:-按照它的原始意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谈话方式。

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中,每天都难免要与他人谈话。然而;同样是谈话,却可能有许多不同的形式,也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效果;有盛气凌人的教训式谈话,咄咄逼人。有的人沈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细诉衷曲,却不管别人的想法、感受。也有的人尽是穷于讨好他人,附和他人的意见,说不出自己的想法。还有的是完全的倾听者,一心在理解他人,保留自己的意见。

除了这些交谈外,还有一种将谈话者的整个身心融进去,在谈话之后使人得到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的交谈。

这种交谈并不是要达到一个共识,而是双方都能接纳对方的独特性,但却又不固守在自己的原点,是一种平等、开放、自由、协调,富有情趣和美感,时时激发出新意和遐想的交谈。

相较之下,种种非对话的交谈方式充满了教训与受教、灌输与接受、强迫与服从、施予与拒绝、激情与冷酷等对立、摩擦、与互不相容。在这种交谈中个人的偏见无法得到制止,也并未充分暴露出来,反而得到肆无忌惮的发泄。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对话方式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存方式,最终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文明和文化模式,也就是说,一个具有对话意识的社会会呈现出与过去截然不同的风貌,为人与自然提供一种有利于他们生长的环境。最主要的是,它消除了人与人之间和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种种不必要的摩擦,使人的身心得到彻底的解放。

在此要另外一提的是,对话意识是以交谈为它的原型,但不限于语言的交谈。

以语言进行的对话方式只是这种对话意识的一种特殊的隐喻形式,事实上对话意识大大地超出了交谈的范围,是一种渗透于人类的一切行为,和一切生产消费方式的意识或哲学。以上是对话理论的基本态度,关于对话理论较深入的观点,以及关于对话历程的探讨将在后面的文章中提出。三.完形的观点根据完形学派的观点,个人的内在冲突是常态,就像是内心的和谐一样是一种自然的现象。

由于人的生活经验,个人的内在常常有许多不同,甚至不兼容的观点,一旦面临到要采取行动时,这些内在的冲突就会阔大加深。

结果呢?就像RobertPhilips所说的:「冲突并不会造成问题,往往是逃避它造成了问题。」(Inorganizationsitisusuallynotconflictbuttheavoidanceofconflictthatcausemostproblems.)

由于面对冲突不是一种愉快的经验,人们往往不去面对它、处理它,结果内在的冲突以及伴随的情绪始终没有消去,或退到背景中,一直在那里奔腾翻搅着,干扰着个案的一切功能。

人们常常努力去达到内在的平衡,就像是生理上的平衡系统一样,当外界的刺激引发了这个平衡系通失衡时,生理系统就会自发地趋向新的平衡状态。然而,个体同样的有自发的强烈趋力去促使这个平衡状态改变,这种力量是由各种自发的欲望和激起(excitements)所引发,这些欲望、激起和坏平衡的力量是本质的,它们也是促发接触、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力量。

一旦个体达到平衡,他就会寻找激起、新奇,并融入新的环境中,但当他被激起的需要给弄得混乱时,他同时会汲汲地寻找满足它的需要以回复平衡--至少是偶发的。

这两个平衡和坏平衡的趋力是互补对立的,也是同时存在的。它们对于人类生命的功能和滋养是必要的条件。因此一个成长中的生命要能时时流动于这两个极端之间,一旦僵化的限于任一个极端中,生命力就开始削弱。

完形学派的谘商中,常常让个案的内在矛盾呈现出来,再让个案交替地处于两极之中,体验两极的对话过程,藉由这个过程整合个案的冲突(注一)。